在中国,花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茉莉花茶是其中最有名和最常见的。
喝花茶,最初其实只是文人雅士们之间的小众爱好。
把花香引入茶钟,让茶叶吸附香气,这个动作,称为熏茶,也作“窨茶”。制得的茶则被称为“香片”。元朝的画家倪瓒,可以算作是有记载的“窨制花茶”鼻祖:将散茶倒入初绽的莲花中,麻线一扎,吸香一宿,次晨晒干,反复三次,得莲花茶。
这种制茶方法,即使知识在脑中想象,也能感受到香美的滋味。
然而对于花茶的偏见,其实也算是由来已久。
有一种观点认为,茶中自带花果香者为上。宋徽宗有云:“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如此便将窨花茶打入冷宫。
此后年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
而花茶的翻身,一直要等到清末。
慈禧太后就是茉莉花茶的忠实拥趸。随身佩戴一束茉莉,上行下效,京城的百姓也渐渐流行开了喝花茶。
直到现在,茉莉香片仍然是北方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事实上,如今我们喝的茉莉花茶,可能比老佛爷喝得还高级呢!
在当时,花茶制作相对简单,即便是慈禧喝的“茉莉双熏”,也不过两道工艺,制茶时候吸香一次,喝前再用新鲜茉莉熏一次。
而如今,窨制工艺动辄五六道,制一次茶,要吸走5、6批茉莉花的“香魂”,最多能达十余次,反复打磨,才不负“人间第一香”的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