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茶为何能在北京如此受欢迎 不看不知道

其实,北京人并非只喝茉莉花茶。京城的各大茶庄一直以来也售卖龙井、红茶、各种花茶(菊花、玫瑰花、石斛等)和普洱茶。然而只有茉莉花茶独占鳌头,久居销量冠军。
这到底是有什么渊源?
茉莉花茶何以能在北京城如此受欢迎?
很多北京人自幼喝花茶,而且因为见身边人人都喝,就因此误以为这茉莉花茶是北京特产。其实花茶的老家在福州一带。
北京自己不产茶叶,那么花茶的流行就一定于茶叶买卖有关系。
茉莉花茶的干茶

茉莉花茶在北京的历史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花茶大量入京。而19世纪末正是京城茶叶老字号冒头的时候。如今我们所熟识的那两大老字号吴裕泰和张一元都是在此时创立,并在20世纪初发展壮大的。北京茶庄十之八九是被安徽人经营。比如吴裕泰的创始人就是安徽歙县的。安徽歙县不仅出产好砚台,更是产茶的名区。不过到最后,安徽的茶人却要从福建大批地向北京运送茉莉花茶。
在1926年,北京“城内外之茶叶店大小不下三百余家”。当时茶叶的消费总额为370万斤乃至400余万斤。
我们不知道究竟是花茶捧起了张一元和吴裕泰,还是这些老字号捧起了花茶。又或是那些茶庄就是为了卖花茶才兴起的。反正就那么个时间点,老北京茶庄都有卖茉莉花茶的。

皇宫里的茉莉花茶

北京人喝花茶这个风潮其实多少又和宫里头有点儿关系。说到宫里头的潮流引导者,不是乾隆那就是慈禧。既然花茶是清中后期席卷北京的,那多半又是慈禧的故事了。
咱们知道,慈禧老佛爷为了喝口“茉莉双熏”还有专门的“万寿无疆”的明黄官窑盖碗。这足以表明她对茉莉花茶的喜爱。如果有外国使节前来中国,慈禧也常将茉莉花茶作为礼品赠送。一来二去,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品的噱头就流传到了宫外,论名气竟比其他名茶还高些。
宣统皇帝出宫后,故宫清理善后委员会还曾在神武门出售过一批剩余物资。里头有大批云南普洱茶,但奇特的是价格卖得比外头市面上的中等香片还便宜。这传出去,叫南方人吐槽一声不识货咱也得认下不是?

水质原因

再有就是北京的水。偏硬偏苦,所谓泡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北京苦水井多,虽然说讲究的人家会特地用甜水井里的水沏茶,但是由于咱们这边喜欢用沸水冲茶,特别容易把茶叶的苦味一下冲出来。
而且无论是盖碗还是小茶壶,北京都没有“功夫茶”那套滤茶的装备。茶叶泡久了,再好的茶也就只剩下苦味了。倒是不如茉莉花茶的香味浓郁,还省事。

运输原因

老北京在这么多茶里就和茉莉花茶看对了眼儿。其实也是有客观原因的。这茶叶大多都是从南方运到北京,路上奔波几个月,禁不住放的茶叶到了北京基本都费了大半。茉莉花茶则因为多次的窨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平衡性。

 

茶叶铺的品质

花茶是再加工茶,讲究个“配方”。所以老北京花茶的拼配都极有讲究。传统老北京花茶在开拼配单时,非常注意季节性。什么季节喝口儿、什么季节喝味儿,都有说道。
用什么货来调,具体怎样调,用的比例是多少,各家茶庄都有独门秘笈。以此来留住好这口儿的茶客。老年间,谁家的花茶是哪儿买的,是南城还是北城的茶庄,是安徽人还是福建人的买卖,懂行的只要一看一喝就能知道。
要说这辨别茶叶的优劣,过去茶叶铺里的掌柜或是大伙计绝对是一把好手。
每当茶庄有新茶送到,必得在柜台上罗列许多饭碗,碗里放上少许养货。每只碗旁边还要放一些相同的茶叶于纸上,好做比照。然后用沸水将碗中的茶叶冲泡开来,掌柜的负手踱步上前,俯身就碗,仔细品尝。谱儿大的都是吸入口中却不咽下,而是要吐出来,就像现在人品鉴咖啡似的。

老北京的民间风味

老百姓喝花茶就是用大缸子沏。谁家哥们儿来了,沏茶时茶叶一定要多放,大把抓茶叶,茶好不好在其次,水绝不能没了色儿。有的人爱“品茶”,得小口慢嘬,砸滋味儿,但跟胡同里,您仰脖儿来个一口闷,那也没人说您。
花茶除了什么“蒙山云雾”、“双窨梅蕊”、“铁叶大方”、“茉莉大白毫”、“茉莉毛峰”之类的三六九等。还有个特殊的品种,就是茶叶末子,北京人叫这“高末儿”,或叫“高碎儿”,也有人管它叫“茶芯儿”。
高末儿是在花茶的制作过程中特意把各种花茶的碎叶搅拌在一起,再经过二次炒制而成,可以说高末儿是集合了各种花茶的精华,香气最高。
不过高末儿也有个弱点,就是不禁泡,抓一大把放杯里,顶多也就沏上三回。有人说喝高末儿能上瘾,其实一点也不夸张。道理在于高末儿汇聚了众多花茶的浓香于一炉,滚开的水沏上,浓烈得令人熏熏欲醉不说,而且特别出酽儿,再好的茶也出不来人家这效果。
至于不禁沏嘛,多放几回茶叶就行了。那些举着把儿缸子喝高末儿的人会不断往缸子里续茶,喝到最后,茶叶比水都多。这样的花茶高末儿,泡上一杯,满屋芳香,喝到口里,真是茶有茶味,花有花香。
而且既然是“末儿”,这样的茶它就很便宜,谁都喝得起,现在茶庄依然有卖,虽然买的人不多,但是人家有好这口儿的你不能缺货不是?
  • 微信或QQ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