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白毫适合放在一起对比,都具有芽白毫显,芽头肥壮,扦插繁殖等特点,但是却是两个不同的国家级茶树良种。
福鼎大白茶为华茶一号,《中国茶树品种志》描述:“福鼎大白茶:又名白毛茶,简称福大,二倍体,无性系。产地及分一芽三叶盛期布:原产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1——1985。“
福鼎大白毫为华茶二号,《中国茶叶品种志》描述:“福鼎大毫茶简称大毫,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产地及分布:原产福鼎市点头镇汪家洋村。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2——1985。”
1.发现时间及地点不同
福鼎大白茶发现时间较福鼎大毫茶早。福鼎大白茶约在1857年在点头镇柏柳乡被发现移种,而福鼎大毫茶据2003年版《福鼎县志·茶业》载:相传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点头镇翁溪汪家洋林圣松从太姥山麓五蒲岭发现移种的,时称”大号白毛茶“(简称大号茶),后根据”大号茶“谐音定名”大毫茶“。
2.特征不同
福鼎大毫茶的芽头毫毛相较与大白茶品种更为多密粗长,芽头更加肥硕。且福鼎大白毫属小乔木大叶类,大白茶属小乔木中叶类,大白毫的叶片较大白茶体态更大,叶脉更明显,但锯齿较大白茶稀疏。
3.现状不同
民国时期,白毫银针量知名度不高,产量偏小,福鼎当地以生产白琳工夫红茶和莲芯米绿茶为主,而制作红茶与绿茶所用的茶树品种,主要是采摘白琳菜茶和福鼎大白茶的芽叶。这导致福鼎大白毫流传不广。
进入新中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优质茶树品种的培育,福鼎大毫茶以其毫多产量高(福鼎大毫茶一芽三叶百芽重104克,而福鼎大白茶只有63克)成为当时主要的优良茶树推广品种。至此,福鼎大部分的茶园都是以大毫茶为主,大白与菜茶少量混种的模式种植。
4.产地区别
福鼎大毫茶(华茶二号):原产福鼎市点头镇汪家洋村,栽培历史120多年。1958年经鉴定后开始推广。闽东各县市均有分布。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编号GSI3002-1985,向全国推广。树为小乔木型,大叶种,芽梢肥大、色泽绿、白毫多且长。早芽种,3月初萌芽,花大,少结实。
福鼎大白茶(华茶一号):原福鼎市点头镇柏柳翁溪村,栽培历史140多年,闽东各县市均有分布。1965年和1973年两次被全国茶树品种研究会确定为全国推广良种,并列为全国区试的标准对照种。在全国15个产茶省(区)均有大面积栽培。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编号GSI3001-1985。树为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