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饮品代表之一,红茶正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是高品质和高价格的代名词,更是我国的国礼代表。
祁红问世后,产量迅速增加,成为主导产品。随着祁红采制技术日臻完善,产品质量也日趋稳定,形成鲜叶采摘、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标准。祁红鲜叶分级标准如表5所示。祁红毛茶品质规格如表6所示。
表5祁红鲜叶分级规定
┏━━━┳━━━━━━━━━━┳━━━━━━━━━━━━━┓
┃级别 ┃ 芽叶标准 ┃ 参考规定 ┃
┣━━━╋━━━━━━━━━━╋━━━━━━━━━━━━━┫
┃特级 ┃l芽2叶、l芽2叶为主 ┃1芽l叶占总重iOc/o,20% ┃
┃ ┃ ┃1芽2叶占总重50C}/O,600h ┃
┃一级 ┃1芽2叶、l芽3叶为主 ┃l芽2叶占总重36%。50% ┃
┃二级 ┃l芽2叶、1芽3叶为主 ┃l芽2叶占总重21%.355t。 ┃
┃三级 ┃l芽2叶、1芽3叶为主 ┃1芽2叶占总重12%,20% ┃
┃四级 ┃l芽3时为主 ┃1芽3叶占总重37%一46% ┃
┃五级 ┃l芽3叶为主 ┃l芽3叶占总重30clo.36% ┃
┗━━━┻━━━━━━━━━━┻━━━━━━━━━━━━━┛
表6祁红毛茶品质规格
┏━━━━┳━━━━━━━━━━━━━━━━━━━━━━━━━━━━┳━━━━━━━━┳━━━━━━┳━━━━━━━━┓
┃级 剐 ┃ 外 形 ┃ 香气与滋味 ┃ 水 色 ┃ 叶 底 ┃
┣━━━━╋━━━━━━━━━━━━━━━━━━━━━━━━━━━━╋━━━━━━━━╋━━━━━━╋━━━━━━━━┫
┃ ┃ l芽l叶至l芽2叶初展,白毫多,毫头占40%左右,条索紧结, ┃ 清鲜芬香,味 ┃ 红艳透明 ┃ 红艳鲜嫩明亮 ┃
┃ 特级 ┃ ┃鲜美 ┃ ┃ ┃
┃ ┃色泽油润,无梗朴及夹杂物 ┃ ┃ ┃ ┃
┣━━━━╋━━━━━━━━━━━━━━━━━━━━━━━━━━━━╋━━━━━━━━╋━━━━━━╋━━━━━━━━┫
┃ ┃ 1芽2叶初展,有白毫,毫头占30%左右,条索细棠,色泽油 ┃ 鲜浓馥郁,味 ┃ 红艳明亮 ┃ 鲜艳柔软均匀 ┃
┃ 一级 ┃ ┃鲜醇清快 ┃ ┃开展 ┃
┃ ┃润,无梗朴及夹杂物 ┃ ┃ ┃ ┃
┣━━━━╋━━━━━━━━━━━━━━━━━━━━━━━━━━━━╋━━━━━━━━╋━━━━━━╋━━━━━━━━┫
┃ ┃ l芽2叶至l芽3叶初展,稍有白毫,毫头占∞%左右,条索紧 ┃ 清鲜,味鲜醇 ┃ 红亮不暗 ┃ 虹匀 ┃
┃ 二级 ┃ ┃不弱 ┃ ┃ ┃
┃ ┃结油润,微有嫩茎梗,无夹杂物 ┃ ┃ ┃ ┃
┣━━━━╋━━━━━━━━━━━━━━━━━━━━━━━━━━━━╋━━━━━━━━╋━━━━━━╋━━━━━━━━┫
┃ ┃ l芽3叶初展,徽有白毫,毫头约占IO%,条索尚薰,梗朴3% ┃ 醇正,味醇和 ┃ 红明 ┃ 深红欠鲜明徽 ┃
┃ 三级 ┃ ┃擞鲜 ┃ ┃有花青乌条 ┃
┃ ┃以下 ┃ ┃ ┃ ┃
┣━━━━╋━━━━━━━━━━━━━━━━━━━━━━━━━━━━╋━━━━━━━━╋━━━━━━╋━━━━━━━━┫
┃ ┃ l芽3叶至1芽4叶,条索粗壮带结,色乌徽花,梗朴5%以下 ┃ 平和,昧尚厚 ┃ 红带暗 ┃ 红有花青乌条 ┃
┃ 四级 ┃ ┃徽苦涩 ┃ ┃ ┃
┣━━━━╋━━━━━━━━━━━━━━━━━━━━━━━━━━━━╋━━━━━━━━╋━━━━━━╋━━━━━━━━┫
┃ ┃ l芽4叶或以上,条索粗松,色泽花杂,梗朴7%以下 ┃ 平淡,味淡薄 ┃ 探暗 ┃ 暗而花杂 ┃
┃ 五级 ┃ ┃或苦涩 ┃ ┃ ┃
┗━━━━┻━━━━━━━━━━━━━━━━━━━━━━━━━━━━┻━━━━━━━━┻━━━━━━┻━━━━━━━━┛
祁红毛茶经过精制才能成为出口商品茶。1949年前,祁红的收购、精制等工作,是在各地设立茶号,作坊式的手工制作,按照传统的制作方法,以生产工夫茶(即条形茶)为主,工夫茶的成品花色分为正茶、副茶、脚茶三大类,当时不分级别,只是以唛头(俗称大面)为代表。民国十七年至三十七年(1928-1948年)祁红精制情况觅表7。
表7民国十七至三十七年(1928-1948年)祁红精制情况裹
┏━━━━━━━━┳━━━━━━━━━━┳━━━━━━━━━━━━━━━━┳━━━━━━━┳━━━━━━━━━━┳━━━━━━━━━━━━━━━━┓
┃ ┃制茶单位数 ┃ 制茶箱散’ ┃ ┃制茶单位数 ┃ 制茶箱数。 ┃
┃ 年 份 ┃ ┃ ┃ 年 份 ┃ ┃ ┃
┃ ┣━━━┳━━━━━━╋━━━━┳━━━━┳━━━━━━┫ ┣━━━┳━━━━━━╋━━━━┳━━━━┳━━━━━━┫
┃ ┃茶号 ┃茶业合作杜 ┃合计 ┃茶号 ┃茶业合作社 ┃ ┃茶号 ┃茶业合作社 ┃合计 ┃茶号 ┃茶业合作杜 ┃
┣━━━━━━━━╋━━━╋━━━━━━╋━━━━╋━━━━╋━━━━━━╋━━━━━━━╋━━━╋━━━━━━╋━━━━╋━━━━╋━━━━━━┫
┃ ┃ ┃ ┃ ┃ ┃ ┃民国二十八年 ┃ ┃ ┃ ┃ ┃ ┃
┃ 民国十七年 ┃ 119 ┃ ┃ 54 321 ┃ 54 321 ┃ ┃ ┃279 ┃ 60 ┃69 829 ┃ 59 661 ┃ 11 168 ┃
┃ (1928年) ┃ ┃ ┃ ┃ ┃ ┃ (1939年) ┃ ┃ ┃ ┃ ┃ ┃
┣━━━━━━━━╋━━━╋━━━━━━╋━━━━╋━━━━╋━━━━━━╋━━━━━━━╋━━━╋━━━━━━╋━━━━╋━━━━╋━━━━━━┫
┃ ┃ ┃ ┃ ┃ ┃ ┃民国二十九年 ┃ ┃ 7l ┃ 60 360 ┃ 47 160 ┃ 13 200 ┃
┃ 民国十八年 ┃ 133 ┃ ┃ 53 940 ┃舄蚴 ┃ ┃ ┃ 369 ┃ ┃ ┃ ┃ ┃
┃ (1929年) ┃ ┃ ┃ ┃ ┃ ┃ (1940年) ┃ ┃ ┃ ┃ ┃ ┃
┣━━━━━━━━╋━━━╋━━━━━━╋━━━━╋━━━━╋━━━━━━╋━━━━━━━╋━━━╋━━━━━━╋━━━━╋━━━━╋━━━━━━┫
┃ ┃ ┃ ┃ ┃ ┃ ┃ 民国三十年 ┃ ┃ 18 ┃ 38 004 ┃34 004 ┃ 4 0ffl ┃
┃ 民国十九年 ┃ 158 ┃ ┃ 42142 ┃ 42142 ┃ ┃ ┃ 68 ┃ ┃ ┃ ┃ ┃
┃ (1930年) ┃ ┃ ┃ ┃ ┃ ┃ (1941年) ┃ ┃ ┃ ┃ ┃ ┃
┣━━━━━━━━╋━━━╋━━━━━━╋━━━━╋━━━━╋━━━━━━╋━━━━━━━╋━━━╋━━━━━━╋━━━━╋━━━━╋━━━━━━┫
┃ ┃ ┃ ┃ ┃ ┃ ┃民国三十一年 ┃ ┃ ┃ ┃ ┃ ┃
┃ 民国二十年 ┃ 137 ┃ ┃34 047 ┃34 047 ┃ ┃ ┃ ┃ 8 ┃ 3盯l ┃ 2 971 ┃ 1 000 ┃
┃ (1931年) ┃ ┃ ┃ ┃ ┃ ┃ (1942年) ┃ ┃ ┃ ┃ ┃ ┃
┣━━━━━━━━╋━━━╋━━━━━━╋━━━━╋━━━━╋━━━━━━╋━━━━━━━╋━━━╋━━━━━━╋━━━━╋━━━━╋━━━━━━┫
┃ ┃ ┃ ┃ ┃ ┃ ┃民国三十二年 ┃ ┃ ┃ ┃ ┃ ┃
┃民国二十一年 ┃ 194 ┃ ┃ 39 850 ┃ 39 850 ┃ ┃ ┃ ┃ 2 ┃ 8 818 ┃ 8 633 ┃ 185 ┃
┃ (1932年) ┃ ┃ ┃ ┃ ┃ ┃ (1943年) ┃ ┃ ┃ ┃ ┃ ┃
┣━━━━━━━━╋━━━╋━━━━━━╋━━━━╋━━━━╋━━━━━━╋━━━━━━━╋━━━╋━━━━━━╋━━━━╋━━━━╋━━━━━━┫
┃ ┃ ┃ ┃ ┃ ┃ ┃民国三十三年 ┃ ┃ ┃ ┃ ┃ ┃
┃民国二十二年 ┃ 156 ┃ 1 ┃ 33 209 ┃ 33150 ┃ 59 ┃ ┃ 2 ┃ ┃ 9 400 ┃9 400 ┃ ┃
┃ (1933年) ┃ ┃ ┃ ┃ ┃ ┃ (1944年) ┃ ┃ ┃ ┃ ┃ ┃
┣━━━━━━━━╋━━━╋━━━━━━╋━━━━╋━━━━╋━━━━━━╋━━━━━━━╋━━━╋━━━━━━╋━━━━╋━━━━╋━━━━━━┫
┃民国二十三年 ┃ 149 ┃ 4 ┃ 34 676 ┃ 34 034 ┃ 642 ┃民国三十四年 ┃ ┃ l ┃ 2 700 ┃ 2 500 ┃ 2ffl ┃
┃ (1934年) ┃ ┃ ┃ ┃ ┃ ┃ (1945年) ┃ ┃ ┃ ┃ ┃ ┃
┣━━━━━━━━╋━━━╋━━━━━━╋━━━━╋━━━━╋━━━━━━╋━━━━━━━╋━━━╋━━━━━━╋━━━━╋━━━━╋━━━━━━┫
┃ 是国二十四年 ┃ 167 ┃ 18 ┃ 37 921 ┃ 35132 ┃ 2 789 ┃民国兰十五年 ┃ 52 ┃ 22 ┃22 702 ┃20153 ┃ 2 549 ┃
┃ (19弱年) ┃ ┃ ┃ ┃ ┃ ┃ (1946年) ┃ ┃ ┃ ┃ ┃ ┃
┣━━━━━━━━╋━━━╋━━━━━━╋━━━━╋━━━━╋━━━━━━╋━━━━━━━╋━━━╋━━━━━━╋━━━━╋━━━━╋━━━━━━┫
┃ ┃ ┃ ┃ ┃ ┃ ┃民国三十六年 ┃ ┃ 19 ┃ 24 843 ┃笠094 ┃ 2 749 ┃
┃ 民罾二十五年 ┃ 130 ┃ 36 ┃ 39 656 ┃ 32 087 ┃ 7 569 ┃ ┃’70 ┃ ┃ ┃ ┃ ┃
┃ (1936年) ┃ ┃ ┃ ┃ ┃ ┃ (1947年) ┃ ┃ ┃ ┃ ┃ ┃
┣━━━━━━━━╋━━━╋━━━━━━╋━━━━╋━━━━╋━━━━━━╋━━━━━━━╋━━━╋━━━━━━╋━━━━╋━━━━╋━━━━━━┫
┃ 民国二十六年 ┃ ┃ 38 ┃68 056 ┃ 58 200 ┃ 9 856 ┃民国三十七年 ┃ 凹 ┃ 7 ┃12 913 ┃11 990 ┃ 923 ┃
┃ (1W7年) ┃ ┃ ┃ ┃ ┃ ┃ (1948年) ┃ ┃ ┃ ┃ ┃ ┃
┣━━━━━━━━╋━━━╋━━━━━━╋━━━━╋━━━━╋━━━━━━╋━━━━━━━╋━━━╋━━━━━━╋━━━━╋━━━━╋━━━━━━┫
┃ 民国二十七年 ┃ 140 ┃ 36 ┃鹩锱 ┃剪∞0 ┃ 9 646 ┃ ┃ ┃ ┃ ┃ ┃ ┃
┃ (1938年) ┃ ┃ ┃ ┃ ┃ ┃ ┃ ┃ ┃ ┃ ┃ ┃
┗━━━━━━━━┻━━━┻━━━━━━┻━━━━┻━━━━┻━━━━━━┻━━━━━━━┻━━━┻━━━━━━┻━━━━┻━━━━┻━━━━━━┛
*1箱=55斤(27.5千克)。
1950年以后,祁红精制统由祁门、历口两厂经营,下设11个工场,仍以手工为主。机械制茶量,1950年为7.53%,翌年上升到37.59%。1957年以后,红茶精制由祁门茶厂承担,取消了手工工场,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制茶。
《祁门县志》载:1985年,祁红乡新办红茶精制厂,当年生产成品红茶30吨;祁门县茶场精制车间投产,精制红茶170吨;祁门茶叶研究所实验精制厂生产精制红茶44吨,祁门茶厂生产成品红茶2683吨。
1954年在外贸部商品检验总局主持下,成立外销茶叶分级研究小组,初步制订了全国外销红、绿茶的等级标准(包括祁红的等级标准)。随后,经过生产、贸易和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到1956年,正式建立了各级标准样,祁红等级规格,更加稳定。同时,为提高祁红品质和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又将工夫茶中较小的下盘茶分离出来,分别制订了碎茶、片茶、末茶标准,增加了正茶的花色品种。此后祁红正茶的成品花色已订标准样的有:工夫茶:一至七级,还有未建立标准样的礼茶(超级)、特级,共九个级别花色。碎茶:高档一号、二号;中档一、二、三号;低档一、二号,共七个花色。片茶:中档一号、二号,低档一号、二号,共四个花色。未茶:中档(不分号),低档一号、二号,共三个花色。尚未建立标准样的副茶、脚茶,共八个花色,即副茶中的副片、副末、正花香(后已不生产)、副花香,脚茶中的茶梗、茶子、饮用茶灰、茶灰。祁红正茶工夫茶品质规格如表8所示。
表8祁红正茶品质规格
┏━━━━┳━━━━━━━━━━━━━━━━━━━━━━━━━━┳━━━━━━━━━━━━┳━━━━━━━━┳━━━━━━━━┓
┃级 别 ┃ 外 形 ┃ 香气与滋味 ┃ 水 色 ┃ 叶 底 ┃
┣━━━━╋━━━━━━━━━━━━━━━━━━━━━━━━━━╋━━━━━━━━━━━━╋━━━━━━━━╋━━━━━━━━┫
┃ ┃ 条索细嫩,含有多量的嫩毫和显著的毫尖。长短整齐, ┃ 香味浓,有鲜甜清快的 ┃ 红艳 ┃ 绝大部分是嫩 ┃
┃ 一级 ┃色泽乌润 ┃嫩厚香味,形成独有的 ┃ ┃芽,色鲜艳匀正 ┃
┃ ┃ ┃祁红风格 ┃ ┃美观 ┃
┣━━━━╋━━━━━━━━━━━━━━━━━━━━━━━━━━╋━━━━━━━━━━━━╋━━━━━━━━╋━━━━━━━━┫
┃ ┃ 条索细整。锋杪显露,嫩毫比一级略少。匀整度稍逊, ┃ 香味醇厚鲜甜,具有 ┃ 红明,不及一 ┃ 嫩亮均匀,发 ┃
┃ 二级 ┃色泽乌润 ┃祁红特有的果糖香, ┃级的艳亮 ┃酵充分适度 ┃
┃ ┃ ┃并有一定浓度 ┃ ┃ ┃
┣━━━━╋━━━━━━━━━━━━━━━━━━━━━━━━━━╋━━━━━━━━━━━━╋━━━━━━━━╋━━━━━━━━┫
┃ ┃ 条索紧实。较二级的略粗。锋毫稍逊,嫩度均匀,面张 ┃ 香味纯正鲜厚,有收敛 ┃ 红明 ┃ 嫩毫发酵适度 ┃
┃ 三级 ┃稍有轻身茶,但不松泡 ┃性,祁红香味特征依 ┃ ┃ ┃
┃ ┃ ┃然显著 ┃ ┃ ┃
┣━━━━╋━━━━━━━━━━━━━━━━━━━━━━━━━━╋━━━━━━━━━━━━╋━━━━━━━━╋━━━━━━━━┫
┃ ┃ 条索壮实,身骨稍轻,匀净度稍差,色泽带灰 ┃ 香味纯正,但无粗味, ┃ 红明较淡 ┃ 有一定嫩度, ┃
┃ ┃ ┃有相应的浓度,仍有祁 ┃ ┃匀正度较差,色 ┃
┃ 四级 ┃ ┃ ┃ ┃ ┃
┃ ┃ ┃红风味 ┃ ┃红而欠匀,夹有 ┃
┃ ┃ ┃ ┃ ┃花青 ┃
┣━━━━╋━━━━━━━━━━━━━━━━━━━━━━━━━━╋━━━━━━━━━━━━╋━━━━━━━━╋━━━━━━━━┫
┃ 五级 ┃ 条索粗松,稍有筋片,匀净度较差,色泽灰带枯褐 ┃ 香味平淡,但无粗老味 ┃ 红淡 ┃ 花青稍摊薄 ┃
┣━━━━╋━━━━━━━━━━━━━━━━━━━━━━━━━━╋━━━━━━━━━━━━╋━━━━━━━━╋━━━━━━━━┫
┃ 六级 ┃ 条索轻松,夹有片朴,色泽花杂 ┃ 香味粗谈,浓度不足 ┃ 红淡欠明 ┃ 花杂较硬 ┃
┣━━━━╋━━━━━━━━━━━━━━━━━━━━━━━━━━╋━━━━━━━━━━━━╋━━━━━━━━╋━━━━━━━━┫
┃ 七级 ┃ 条索松泡,身骨轻,片朴露,色泽枯杂 ┃ 香味淡薄,有粗糙味 ┃ 淡而不明 ┃ 粗暗硬薄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局制订的部暂行标准、WMB48-81(1),茶叶品质规格,代替检48-55中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出口茶叶;工夫红茶分为八级:特级、一级到七级;红茶类茶叶的水分、灰分及粉末的最高限量指标如表9所示。祁红工夫茶各级茶叶的品质特征如表10。
进入90年代,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祁门县及时调整茶叶产品结构,在生产祁红的同时,积极发展名优绿茶生产。先后研制和开发生产了毛峰、云尖、黄山翠兰、绿香兰等名优绿茶。目前祁门县表9红茶类茶叶水分、灰分及
粉末的最高限量指标
┏━━━━━━━━━━━━━┳━━━━┳━━━━┳━━━━┓
┃ 品 名 ┃水分(%) ┃灰分(%) ┃粉末(%) ┃
┣━━━━━━━━━━━━━╋━━━━╋━━━━╋━━━━┫
┃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叶茶 ┃ 7 5 ┃ 6 5 ┃ 2 0 ┃
┃碎茶、片茶 ┃ 7 0 ┃ 6 5 ┃ 3 0 ┃
┃束茶 ┃ 7.0 ┃ 7 0 ┃ 2 5 ┃
┗━━━━━━━━━━━━━┻━━━━┻━━━━┻━━━━┛
表10祁红工夫茶各级茶叶的品质特征
┏━━━━━━━━━━┳━━━━━━┳━━━━━━┳━━━━━━┳━━━━━┳━━━━━━┳━━━━━━┳━━━━━┓
┃≥弋二 ┃ 一级 ┃ 二缓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六级 ┃ 七级 ┃
┣━━━┳━━━━━━╋━━━━━━╋━━━━━━╋━━━━━━╋━━━━━╋━━━━━━╋━━━━━━╋━━━━━┫
┃ ┃ ┃ 细紧露毫 ┃ 细紧有毫 ┃ ┃ ┃ ┃ ┃ 粗松 ┃
┃ 外 ┃ 条 索 ┃ ┃ ┃ 紧细 ┃ 尚紧细 ┃ 稍粗尚紧 ┃ 松粗欠紧 ┃ ┃
┃ ┃ ┃ 有锋苗 ┃ 有锋苗 ┃ ┃ ┃ ┃ ┃ ┃
┃ 形 ┃ ┃ ┃ ┃ ┃ ┃ ┃ ┃ ┃
┃ ┣━━━━━━╋━━━━━━╋━━━━━━╋━━━━━━╋━━━━━╋━━━━━━╋━━━━━━╋━━━━━┫
┃ ┃ 色 泽 ┃ 乌润 ┃ 乌润 ┃ 乌尚润 ┃ 乌欠润 ┃ 乌稍灰 ┃ 鸟带灰 ┃ 棕稍枯 ┃
┣━━━╋━━━━━━╋━━━━━━╋━━━━━━╋━━━━━━╋━━━━━╋━━━━━━╋━━━━━━╋━━━━━┫
┃ ┃ 香 气 ┃ 鲜嫩甜 ┃ 鲜甜 ┃ 鲜浓 ┃ 纯浓 ┃ 尚浓纯 ┃ 精粗欠纯 ┃ 粗低 ┃
┃ ┣━━━━━━╋━━━━━━╋━━━━━━╋━━━━━━╋━━━━━╋━━━━━━╋━━━━━━╋━━━━━┫
┃ 内 ┃ 滋 味 ┃ 鲜醇爽口 ┃ 醇厚 ┃ 醇 ┃ 尚醇 ┃ 纯和 ┃ 稍楹 ┃ 粗淡 ┃
┃ ┣━━━━━━╋━━━━━━╋━━━━━━╋━━━━━━╋━━━━━╋━━━━━━╋━━━━━━╋━━━━━┫
┃ 质 ┃ 叶底嫩度 ┃ 柔嫩多芽 ┃ 柔嫩有芽 ┃ 嫩匀 ┃ 尚嫩匀 ┃ 欠嫩匀 ┃ 稍粗老 ┃ 粗老杂 ┃
┃ ┣━━━━━━╋━━━━━━╋━━━━━━╋━━━━━━╋━━━━━╋━━━━━━╋━━━━━━╋━━━━━┫
┃ ┃ 叶底色泽 ┃ 红艳 ┃ 红亮 ┃ 红匀尚亮 ┃ 红匀 ┃ 尚红匀 ┃ 尚红稍暗 ┃ 红暗 ┃
┗━━━┻━━━━━━┻━━━━━━┻━━━━━━┻━━━━━━┻━━━━━┻━━━━━━┻━━━━━━┻━━━━━┛
已经形成了祁红、屯绿和多种新创名优茶产品组合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