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从古代就流传的一种习俗。茶的种类有很多,红茶是其中的一种。喝红茶的好处有很多,而且味道很香,很多人都爱喝。
安茶名称由来,月前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仿六安茶制法或借六安茶名,故日安茶。解放前曾任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的胡浩川先生,在祁工作多年,对当地茶叶生产历史颇多研究,他在著作《祁红制造》中称:祁门所产茶叶,除红茶为主要制品外,间有少数绿茶。以仿照六安茶之制法,遂袭称‘安茶’。每年约二千担至五千担,专销广东。
1933年祁门茶业改良场丛刊《祁门之茶业》中说:红茶之外,尚有少数安茶之制造。此茶则概销于两广。制法与六安茶相仿佛,故名安茶。严格比较,则稍觉粗放。
1937年2月全国经济委员会中《中国茶业之经济调查》载:祁门除以红茶为主要产品外,亦产绿茶,可分三种,即(甲)安茶,系仿六安之茶,行销广东。从前产额约三千担左右。
惟近来鲜有制之者。……
许正的《安徽茶叶史略》中写到:清光绪以前,祁门原制青茶,运销两广,制法类似六安,俗称‘安茶’,在粤东一带颇得好评。
曾在祁门工作多年的茶叶专家汪瑞奇先生在其《安茶史述》、《安茶续述》两篇文章中,亦断定:安茶系仿六安茶制法得名
詹罗九先生在其《七碗清风自六安·六安茶记录》中云:……六安茶名满天下,借名之事在所难免。新安祁南汪余记留存下来的报单云:‘具报人安徽省义顺安茶号向在六安采办雨前上上细嫩真春芽蕊加工拣选不惜资本向运佛山镇经行出售历有一百六十余年。’报单上方正中有‘义顺号’、‘六安茶’、‘货真价实’字样。祁门也是古老茶区,茶产丰而质亦胜,乃商贾营销安茶借六安茶之名耳。按詹先生此说,他是明确信为安茶是借六安茶之名而来的。
此第一种说法,其实亦可分为两小种,即仿六安茶制法和借六安茶之名。尤其是前者,提法由来以后,赞同者颇多。
其二是属安溪绿茶,因此称安茶。持这种说法的人数寥寥,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蓍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他在其主编的《茶业通报》1985年第三期刊发的汪瑞琦先生《安茶史述》文章后,待加编者按说:1960年《安徽日报》特约写《安徽茶经》,写到祁红生产历史,就据有关资料(这本资料现已找不到,待查到即补记。):祁门原生产绿茶多属安溪绿茶,故叫‘安茶’。认为这本资料可靠。他还讲了几点理由:一是宋初阿拉伯商入侵入泉州居住,运载泉州一带生产的茶叶回国,二是宋初泉州的茶叶作为贡品;三是从广州出口的茶叶大多属闽南的绿茶;四是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来改制红茶与福建绿茶不无关系。陈椽教授认为:是否作定论,有待于研究六安和安溪的绿茶生产历史,最早从广州出口的绿茶是安溪的还是六安的,才能做出定论。遗憾的是,自此说发表后,陈教授所依据的那本资料一直没有找到,他也就没有对此进一步论证。
其三是由安徽茶简称安茶。此说详见程世瑞先生《解放前最后一批安茶运销记》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