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追求健康,喜欢喝茶。红茶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安茶是祁门史上的一种名茶,专销两广及东南亚地区,曾经兴盛一时。
安茶这名从何而来,是茶史上的一个谜。仅目前所知,就有仿六安茶制法和来自于安溪绿茶两种主要说法。
笔者曾经在1934-1936年,由安徽省农村合作委员会,派往立煌县(即今金寨县),主持六安茶的制造和运销工作。六安茶的产区,集中在麻埠、流波集、苏家埠一带。而以麻埠为中心。当立煌县建县时,除苏家埠外,差不多把六安县的全部产茶区,都划人立煌县的版图了,但所产茶仍称为六安茶。六安茶的主要产品是瓜片茶,色绿昧香,汁汤清碧,称为六安瓜片茶,是一促高级茶叶。它的成型,不象一般绿茶成条线型,而是一种平铺折叠形状,与杭州龙井茶的形状相似,同时因六安茶叶小扁薄,类似剥开来的西籽壳,所以称为瓜片茶。
至于安茶,它是一种半发酵的红青茶,连梗带叶,底厚粗犷,经晒萎凋后,稍加揉捻,经过蒸晒,压紧装在小竹篓内(小篓盛茶3斤,每大篓装20小篓),再放烘橱内烘干,茶叶便结成椭圆形块状。其制法与砖茶情况相同。只不过砖茶是压制成长方形砖块状罢了!
祁门安茶和六安茶相对比,无论从分类、形状、香味、制法和包装各方面,两者都迥然不同,大相径庭,真是马牛不相及。
幸运的是,因为历史的巧合,我自已成了祁门解放前最后一批安茶的运销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解开了这个谜。
1946年2月,我从上海冒着很大风险,携带着一大批现款,从新安江水道经屯溪回到祁门,得以顺利地进行我所经营的3家红茶厂的筹备工作。有一天,县参议员郑文元,带着严塘主时杰等5人来访我。稍事寒喧,便提到真正来意:原来严塘有一家世代经营的安茶号,主人王基喧,牌号王德春。他在1937年制成安茶300担,因抗战发生,无法运去广东,存放家中已有8年之久了。不幸王基嘉在本年正月被土匪绑架去。土匪熟知他家经济情况的,知道除300担安茶外,别无财物。因而送信来提出条件,只要王的家属把这批存茶卖掉,得款多少,悉数送去,便可放人。并且规定售出茶价,每担不得少于800元。价款要法币,需一次性付清。消息传开,垂涎这批安茶者很多,但都苦于两个大困难,无法解决!一是300担茶价,按800元一担计算,需要一次付出现款24万元。数虽不大,但在当时全徽地区现金奇缺的情况下,别说私人筹木出,就是当时祁门4家银行(农民、裕民、安徽、县行)的库存,也拼凑不出这么多现金来。二是买下这批安茶,必须立即运走,估计运到广东佛山镇,需要运费、茶税、杂支等共约50万元。因此无人敢来染指问津。
两个月过去了,土匪也很发急,威胁王的家属,如果不设法在1个月内来赎人,便要撕票(杀人)。并自动把茶价减为500元一担。因此王的家属特请王时杰5人来城推销,先找郑文元求售。郑因自己无此力量,故把他们5人带到我家来。经说明情况后,我继然予以拒绝。其原因并非是前面所提的两大困难,对此我是能解决的。我最大担心是这批茶的质量问题!
根据来人所说这批安茶情况,仅采用两层竹篓包装,制成时间已长达8年,何况当地气温高、潮湿大,恐怕早已霉烂不堪,变成一篓篓烂叶子。价格再便宜,也不能花钱去买垃圾啊!于是我直率地把我的顾虑告诉他们,表示无意接受这宗交易。
他们听完我的话后,立即从布袋里取出两小篓茶样来,当面拆开给我看。打开篓盖,上覆一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奖状,还有一张大红纸印的茶叶广告,舍此别无它物封闭。取出茶样,整整一个随圆型的茶块,呈黑带青色。没有发霉变质,闻之尚有清香味。立即从茶块上,剥下若干叶子,用开水冲泡,味稍苦涩,茶汁乌红色,叶底呈表色,另具一种茶香味。不同于祁门的红茶和绿茶,与六安茶的判别更大。我对安茶是门外汉,什么也不懂。诸来几位有经验的茶商和制红茶师傅,他们也鉴别不出茶的好坏。但有一点,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这批安茶,没有发霉、没有变质。同时大家对这种茶叶简陋的包装,而能保持存放8年之久不坏,都有感到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来的5人中,有一个是王德春茶庄的老职工。据他介绍说:一般的茶叶,都以新鲜为贵。唯独安茶与此相反,安是愈陈愈好。经营安茶,制成后必须存放3年以上,才能运往佛山去出售,转口输出国外。他们有专门茶师;能检验出成茶的时期。当年的新茶是没人要的;两年的茶也不欢迎;只有存放上3年的茶才合格,当然越久价越高,这就是安茶所具有的特点。
我当即派人随同他们回塘,把全部安茶,统统开篓检查:结果完全与样品相符,无一变质。于是双方正式立约成效,由郑文元作中证人,我当即把全部茶价款一次付清,并另送王基嘉1万元,表示我对他家此遭遇不幸的慰问。5天后,土匪收到款便把王基嘉释放。王回到家,这了感谢我及郑文元给他的帮助,亲自来城看望我们,并把佛山镇兴业茶行历年寄来的信交给我,王说佛山这家茶行和王行春已是几十年的老主顾了。信用卓著,历史悠久,叫我把茶运去托付他,一切都会得到帮助的。并建议我速把茶运走,以免夜长梦多。运转茶叶,仍走老路j即由严塘用人工挑运来板石村装船,沿阊江顺流而下到鄱阳县,载大船横渡鄱阳湖,再溯赣江直驶赣州,经大余县登陆,发变夫子挑越大瘐岭至韶关,使可装火车直达佛山镇了。
我依他的建议执行,历时3个月,至7月便把300担安茶运到佛山,当然落脚在兴业茶行内。
茶余酒后,茶行区经理兴高采烈地和我闲谈起来。我问他:为什么把我们这种茶叶,称作安茶?他笑呵呵地用广东式普通话回答我:这个问题,您还不知道嘛?安茶就是指安徽茶。你们省所产茶叶能受到东南亚华桥和当地人最欢迎的,就只这一种本来大家都叫它为安徽茶。但这个徽字,很不好认,南洋一带,更少有人认识它,同时根据我们口语和习惯,都不喜欢用两个字来称呼某某茶,于是便把徽字摒弃不用,简称为安茶了!至此我恍然大悟,安茶就是安徽茶的简称。
我又向他提出第二个问题:贵省也出产茶叶,为什么不自制安茶呢?
区经理说:这事也怪!不但我们两广产茶,就是靠近广东的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也有茶叶运来此地发售。但品质总不如祁门安茶。特别是在南洋各地,人们喜饮祁门安茶.已达到迷信地步,留有许多神奇的传说。使得当地许多人,不仅把它当作饮料,而是奉为治百病的灵药哩?象您此次到的安茶,别说300担,1万担我也可以保证立刻卖光,只可惜货太少了。
我又向他提出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制成的新茶无人要,而是多年的陈茶反受欢迎呢?他说:安茶珍贵之处正在这里。新茶火气大.性燥热,易于引起心火,饮后有流鼻血、头脑昏胀、内心烦燥等症状。陈茶即不然,火气退尽,茶性温济,味涩生津,祛邪避暑,能产生一种药效,深合东南亚热带居民饮用。这是一种名茶都不能和它比拟的。安茶的好处就妙在一个陈字,它陈而不霉,陈而不烂,越陈茶昧更醇,这就是贵县安茶成名的缘故。
最后区经理向我建议道:尊茶最好即日运去香港,我们在那里设有分行。一切转运手续,都由敝行代办妥,不用你劳神,因此这批安茶来到,已经轰动此地各茶行。明天他们将会一一来邀请你赴宴,你将无法脱身,对销售就麻烦了。我为你考虑,我宁可不要一文佣金,也不能使尊茶经济上遭受损失。为此,我明早想派人先把你送去香港,我和你的押运员跟随茶叶便到。我对此毫无异议。
我到香港,住在九龙弥敦道兴业茶行办事处里。9月上旬,区经理偕同押运员叶硕和一同把全部茶运到香港。次日分行负责人欧先生向区经理汇报说:香港想买这批安茶的南洋客很多,我已初步和他们联系过。出价都很高,但听说新加坡的茶价更好。请老经理和程先生商量一下,是在香港市场抛出,还是直运到新加坡?区经理问我怎么办?我说:我在上海的事情还很多,这是抽空来一趟香港,实在没有工夫再去新加坡了,就请区经理和欧先生在香港抛出吧!他两位觅我主张打定,便分头和南洋客接洽,征得我同意后,终于以240美元一担的价格,全部售给新加坡的茶商,附带的条件是一切应付给兴业茶行和费用和佣金,全由买方承担。于是这笔长达半年的买卖,就此圆满结束了,总算完成了历史交付我最后一批祁门安茶的运销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