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在享誉世界的祁门红茶创制以前,安徽省祁门县主要生产一种名叫祁门安茶的茶叶。安茶起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至上世纪三十年代祁门县仍有生产。据1933年祁门茶业改良场丛刊《祁门之茶叶》记载:红茶之外,尚有少数安茶之制造。此茶则概销于两广,制法与六安茶相仿佛,故名安茶。到抗战期间安茶生产已渐停产,直至上世纪80年,在祁门县农业局和县茶叶公司的共同努力,祁门恢复安茶生产。
安茶是一种半发酵紧压茶,介于红、绿茶之间,其色泽乌黑,汤浓微红,味香而涩,别有风味。在祁门产区,安茶曾经风靡之极,兴盛百余年。
祁门安茶图
祁门安茶图
安茶在销区岭南和东南亚一带,不仅是一种上乘饮料,而且被视为治病良药,尊为圣茶,留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其中流传最广的传说是这样的:
大约在二十世纪初,有一位姓戴的医生在佛山一带悬壶,名气很大。有一年夏天,他搭乘祁门孙义顺安茶号运茶货船去佛山,路途中因天气闷热而中暑病倒。一路上货主对其关怀备至,因船上没育什么药,只好每天冲煮大量安茶,让其饮用。没有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戴医生的病果然渐渐好转。船抵佛山时,正碰上佛山一带瘟疫流行,死了不少人,当地人束手无策,见戴医生到来,纷纷赶来求救于门下。戴医生一方面想到自己生病时安茶的医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感谢安茶老板一路上对自己的照顾。便在为每位病人所开的药方中均以安茶为药引,果然治好了不少瘟疫病人。安茶可以治病的消息,从此不胫而走,尤其是在东南亚一带广为人知。当地人奉安茶为灵丹妙药,包治百病,几达迷信程度。
安茶治百病,当然不可能。但安茶适合热带潮湿地区人们饮用,却有科学根据。
一般茶叶以新茶为佳,安茶正好与此相反,以陈为贵。越陈味越醇,陈而不腐,陈而不烂。广东、南洋一带多湿热天气,人们饮用新茶,容易上火,导致头昏脑胀,烦燥不安,重者甚至出现流鼻血等症状。而陈年安茶,火气退尽,茶性温凉,味涩生津,祛湿解暑,确有效用。圣茶之名,确实不虚。
当年两广、东南亚一带,有条件的人家,几乎都备有安茶,且越陈越受欢迎。因此,据说当地有专门茶师,能检验出安茶的生产时间,当年的新茶是没人要的,两年的也不行,只有3年以上的才合格,销路很好,价格较高。